3種風格×5種元素=擄獲人心的好感版面設計
本書以各種範例介紹如何運用用3種風格和5種元素來設計各種版面。透過簡單的風格和元素操作,可以協助我們快速的調整版面。
主要內容分為學習編、分析編和實踐編。在學習篇中介紹了基本的概念,包括3種不同的風格:實用型風格、輕鬆型風格與感性型風格。5種元素:版面樣式、情報量、動靜性、圖文率和跳躍率等。透過矩陣分析找到適合的方法,就可以進行版面的調整。
分析篇則以不同屬性的材料,介紹如何運用3×5的版面設計方法來進行分析。素材包括女性雜誌、體育雜誌、經濟雜誌、報紙、傳單、商店名片、泡麵和飲料包裝等等。
實踐篇則以不同的主題,介紹如何運用3×5的版面設計方法來設計版面。內容包括旅游、保險、住宅、汽車、手錶、手機、網路、電腦、辦公設備、日用品、化妝品、營養保健、食品、時裝、電影等廣告設計及雜誌、書籍的版面設計等。作者會依照不同的風格和元素進行說明,書中常常以同樣的範例,採用不同的風格表達,很容易發現其間的差異,進而有效的掌握細節。
作者簡介
內田廣由紀
日本專業的設計研究單位「視覺設計研究所」所長。1940年生。日本大學藝術學部畢業後,任教於東京藝術大學、武藏野美術大學、東京造型大學、女子美術短期大學等校。1975年創立「視覺設計研究所」,進行視覺設計的研究與專書出版。著有《簡單學會平面設計》《簡單學會廣告設計》《好感度版面設計法則》《好感度配色法則》《網頁設計初級講座》《網頁設計好感度調查報告》等設計類書籍。其作品以客觀、考究為長,收集的資料之豐富,在日本設計類教學書籍中,佔有一席之地。
內田先生研究視覺設計的熱情,展現在其「視覺實驗室」研究多年所歸納出的「設計的語言」。這套知識系統,將抽象的設計概念具體化,使這一門艱深的學問,成為人人皆可運用的技術。
2011年1月17日 星期一
設計解剖全書
解剖設計.揭露根源
設計師就像概念蒐集狂;他們將各種素材盡可能地塞進腦子裡,再轉化為新作品。《解剖設計全書》展現了偉大的設計如何從無數靈感來源擷取所需——這些來源有些廣為人知,有些名不見經傳,有些明確可察,當然也有些看似不合理,但卻全都與作品密切相關。
本書以前所未見的設計考古學,解構世界級經典設計的連動因素,精準透視設計背後的社會心理、文化意識、種族情節與叛逆反骨。本書收錄最前衛、最顛覆、最具爆發力的平面設計,抽絲剝繭還原二十世紀藝術史真相,大膽挑戰你的創意極限!!
《解剖設計全書》演繹了偉大的設計如何從無數靈感來源擷取所需,摻雜深刻的觀察、思考與反省,才能推陳出新,轉化為全新個性作品的精彩過程。本書獨樹一幟的編輯方式,是將四十九件當代優秀設計作品作精密的解剖式分析。這項解剖性研究強烈且清晰地彰顯了當代作品中的設計史脈絡,一種設計基調如何演變或融合為另一種基調,而一種技巧又如何催生另一種更好的技巧。翻開本書你將發現,在任何海報、包裝、書籍封面或廣告看板的表面下,的確存在著決定作品多元樣貌的創意DNA,而那正是設計之所展現迷人生命力的最大原因!
本書拆解49個經典案例作品,分析出隱藏在作品中的元素,並將個別元素應用的面向作更廣泛的舉證說明,這些元素包括了:
★你所不知的指紋條碼
★玩國旗這玩意兒
★電影海報的秘密
★Step by Step教學圖解隱喻
★慢食運動
★書中書的迷思
★半色調網點下的真相
★馬賽克審查圖像
★支離破碎的駭人商標
★陰莖地鐵路線圖
★恐怖懸疑的血跡特效
★陰性空間
★字體建築
★老掉牙CAS圖庫
★雙聯畫&三聯畫的迷糰
★膠帶便利貼的藝術
★人體塗鴉看板
★流浪狗報告的巧思
★眼花撩亂的曼陀羅螺旋
★拼貼法式折
★互動式書籍設計
★迷戀骷髏頭
★挑戰三維立體科幻感
★經典不墜的企鵝商標
作者簡介
史蒂芬.海勒(Steven Heller)
是《紐約時報》的資深藝術總監,身兼紐約視覺藝術學院(MFA)「設計作者」計畫(Designer as Author)的共同主席。現職為線上設計期刊《美國平面設計協會之聲》(AIGA Voice)的編輯,撰寫或編輯超過一百本有關平面設計、插畫與流行文化類書籍,包含專業人士傳記《保羅.藍德》(Paul Rand)及《風格百科:平面設計的轉變、形式與手法指南》(Stylepedia: A Guide to Graphic Design Quirks, Mannerisms, and Conceits)。他曾獲1999年美國平面設計協會終生成就獎、藝術總監俱樂部名人堂教育人士?,及插畫家學會理查.甘傑爾藝術總監?。
設計師就像概念蒐集狂;他們將各種素材盡可能地塞進腦子裡,再轉化為新作品。《解剖設計全書》展現了偉大的設計如何從無數靈感來源擷取所需——這些來源有些廣為人知,有些名不見經傳,有些明確可察,當然也有些看似不合理,但卻全都與作品密切相關。
本書以前所未見的設計考古學,解構世界級經典設計的連動因素,精準透視設計背後的社會心理、文化意識、種族情節與叛逆反骨。本書收錄最前衛、最顛覆、最具爆發力的平面設計,抽絲剝繭還原二十世紀藝術史真相,大膽挑戰你的創意極限!!
《解剖設計全書》演繹了偉大的設計如何從無數靈感來源擷取所需,摻雜深刻的觀察、思考與反省,才能推陳出新,轉化為全新個性作品的精彩過程。本書獨樹一幟的編輯方式,是將四十九件當代優秀設計作品作精密的解剖式分析。這項解剖性研究強烈且清晰地彰顯了當代作品中的設計史脈絡,一種設計基調如何演變或融合為另一種基調,而一種技巧又如何催生另一種更好的技巧。翻開本書你將發現,在任何海報、包裝、書籍封面或廣告看板的表面下,的確存在著決定作品多元樣貌的創意DNA,而那正是設計之所展現迷人生命力的最大原因!
本書拆解49個經典案例作品,分析出隱藏在作品中的元素,並將個別元素應用的面向作更廣泛的舉證說明,這些元素包括了:
★你所不知的指紋條碼
★玩國旗這玩意兒
★電影海報的秘密
★Step by Step教學圖解隱喻
★慢食運動
★書中書的迷思
★半色調網點下的真相
★馬賽克審查圖像
★支離破碎的駭人商標
★陰莖地鐵路線圖
★恐怖懸疑的血跡特效
★陰性空間
★字體建築
★老掉牙CAS圖庫
★雙聯畫&三聯畫的迷糰
★膠帶便利貼的藝術
★人體塗鴉看板
★流浪狗報告的巧思
★眼花撩亂的曼陀羅螺旋
★拼貼法式折
★互動式書籍設計
★迷戀骷髏頭
★挑戰三維立體科幻感
★經典不墜的企鵝商標
作者簡介
史蒂芬.海勒(Steven Heller)
是《紐約時報》的資深藝術總監,身兼紐約視覺藝術學院(MFA)「設計作者」計畫(Designer as Author)的共同主席。現職為線上設計期刊《美國平面設計協會之聲》(AIGA Voice)的編輯,撰寫或編輯超過一百本有關平面設計、插畫與流行文化類書籍,包含專業人士傳記《保羅.藍德》(Paul Rand)及《風格百科:平面設計的轉變、形式與手法指南》(Stylepedia: A Guide to Graphic Design Quirks, Mannerisms, and Conceits)。他曾獲1999年美國平面設計協會終生成就獎、藝術總監俱樂部名人堂教育人士?,及插畫家學會理查.甘傑爾藝術總監?。
與設計向前行
設計,不能是一個辛苦的行業。如果感到辛苦,就會漸漸陷入困境而無法自拔;如果被逼迫,那就會鑽牛角尖。所以邊哼邊唱邊做設計是最好的,但在現實中會有忙著趕截稿,卻怎麼也做不出來的狀況,而這就是快要身陷苦惱境界的徵兆。
這各時候,就要拿出果斷的勇氣來扭轉此僵局。這種如「火災現場的怪力」會變成另一種料想不到、讓人感到意外的情況。設計這個工作的有趣之處,就像在完成拼圖或飛機完美著陸時,人們對那種暢快的說服力,總會毫不遲疑地就給予掌聲這一點上。而在設計和題材間的關係上面,進退兩難的選擇和表現的關係總是被期待著!生活是如此地緊迫盯人,那我到底為什麼要從事平面藝術工作呢?答案其實很簡單。總之,就是想要完成自己,或許就只是這樣而已……
越觀察越會引發新的興趣,進而擁有比較的能力。因有正確的觀察,所以才能擁有正確的比較能力。對設計工作來說,「具有比較」無論如何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那是為了要改變看法的能源。
在以往的日本,破損的碗會以金漆黏合,並且有種將它當成裝飾品而加以珍惜的「閒寂」美學。因為是對修理過的碗感到自豪,而我們所需要的就是這樣的哲學。所謂世上,只靠物質是無法成立的,或許就是指這種強烈的自豪與對立。
汽車會破壞環境,飛機會加速削減各種不同文化的自立性,而電視則會讓含有人情味的溝通行為喪失。二十一世紀不能躲避這種反省與反作用。而設計也到了和「環境的再生」、「消費與用完即丟文明的界限」、「人情味的復甦」這三者分離即無法想像的時代。現在,在現代化都市的延長線上,已經看不見什麼是理想的樣貌。而這或許可說是在已荒廢的人類內心裡,某種怪誕的宗教正偷偷接近中。
這各時候,就要拿出果斷的勇氣來扭轉此僵局。這種如「火災現場的怪力」會變成另一種料想不到、讓人感到意外的情況。設計這個工作的有趣之處,就像在完成拼圖或飛機完美著陸時,人們對那種暢快的說服力,總會毫不遲疑地就給予掌聲這一點上。而在設計和題材間的關係上面,進退兩難的選擇和表現的關係總是被期待著!生活是如此地緊迫盯人,那我到底為什麼要從事平面藝術工作呢?答案其實很簡單。總之,就是想要完成自己,或許就只是這樣而已……
越觀察越會引發新的興趣,進而擁有比較的能力。因有正確的觀察,所以才能擁有正確的比較能力。對設計工作來說,「具有比較」無論如何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那是為了要改變看法的能源。
在以往的日本,破損的碗會以金漆黏合,並且有種將它當成裝飾品而加以珍惜的「閒寂」美學。因為是對修理過的碗感到自豪,而我們所需要的就是這樣的哲學。所謂世上,只靠物質是無法成立的,或許就是指這種強烈的自豪與對立。
汽車會破壞環境,飛機會加速削減各種不同文化的自立性,而電視則會讓含有人情味的溝通行為喪失。二十一世紀不能躲避這種反省與反作用。而設計也到了和「環境的再生」、「消費與用完即丟文明的界限」、「人情味的復甦」這三者分離即無法想像的時代。現在,在現代化都市的延長線上,已經看不見什麼是理想的樣貌。而這或許可說是在已荒廢的人類內心裡,某種怪誕的宗教正偷偷接近中。
共感力:暢銷商品的祕密
設計的好感三要素──共感、美感、歡迎感 因為一項設計要獲得好感,需要下列三種元素。 共感:適合度。一眼就了解商品為何種行業性質。 美感:外型、顏色的適度=造型的完成度,讓人不覺得有不好的異樣感。 歡迎感:具公開的情報、明朗的開放感,讓人覺得受到歡迎。 三種元素當中最困難是第(1)項。只要稍微具有水準的人都能夠好好呈現第(3)項,而第(2)項需要才能與訓練,因此非常依賴設計人的能力。不過,如果透過科技匯整數據並自動化生產,除了設計人之外的70%的一般人都可以製作出水準以上的成品。 設計是「好感力」的技術 人們認為,設計是一般人感性無法理解的世界。這是因為沒有活用共感語言這項機制的緣故。 所謂的「設計」工作,最早出現19世紀、1850年的倫敦。因為當時工業革命的關係,和鄰國產生激烈的市場競爭,需要大量製造成品以降低成本,但光只有技術力無法抓住消費者的心。為了抓住消費者的心(獲得消費者的共感力),得做些附加的價值,設計因此而誕生了。也說是說,設計是藉由形狀或顏色以抓住消費者的心的技術。 而且,一般認為設計人懂設計這種觀念是錯誤的。從1850年開始社會就期望設計人可以完全表現出他們所想要的設計成品,其實不然。 譬如:網頁設計的合格品,不論美國或是日本頂多只有5%,超市的商品設計也只有10~20%左右的合格品而已。設計人只是偶然設計出合格品而已。 一般人對設計的印象,是創造美麗外形與魅力配色的工作。的確,造型力對設計而言是重要的工作。但是,光這樣只是達到3感之一的美感,欠缺重要的共感是無法產生「好感」的。 成為對社會有用的技術 現今的設計融合了藝術與哲學,跨越現代藝術,獲更高的美感表現。設計師推出人們意想不到的美麗形式,提出具有趣味的空間,這的確是只有藝術力能展現的世界。然而,這些只是設計所謀求的要素之一。沒有同時達到三感的需求,就不是因應社會要求的生的設計技術。 作者簡介 內田廣由紀 日本專業的設計研究單位「視覺設計研究所」所長。1940年生。日本大學藝術學部畢業後,任教於東京藝術大學、武藏野美術大學、東京造型大學、女子美術短期大學等校。1975年創立「視覺設計研究所」,進行視覺設計的研究與專書出版。著有《簡單學會平面設計》《簡單學會廣告設計》《好感度版面設計法則》《好感度配色法則》《網頁設計初級講座》《網頁設計好感度調查報告》等設計類書籍。其作品以客觀、考究為長,收集的資料之豐富,在日本設計類教學書籍中,佔有一席之地。 內田先生研究視覺設計的熱情,展現在其「視覺實驗室」研究多年所歸納出的「設計的語言」。這套知識系統,將抽象的設計概念具體化,使這一門艱深的學問,成為人人皆可運用的技術。 |
日本物見遊-250個美意識物件的嚴選設計
日本人很尊重使用的物件與器皿,買回家之後會先恭敬的放在桌上,然後說:
「從今以後就拜託你了。」
從生活器物中,也能看見日本人對美意識的獨到詮釋。
*從盒子、古物、花器、書冊、生活器物與趣味物件中,發現日本人細膩得驚人的感性設計。
*三谷龍二的木質器皿、黑田泰藏的白陶茶碗、倉?史朗的壓克力花器、?野友紀的金屬盤碟、?田和實的古道具、岩田美智子的手工木盒……,從手感創作認識80位藝匠/設計師的美學主義。
*東京/京都/大阪/神戶/金澤/鎌倉:70間日本人都知道的獨立個性商店。
從中發現日本人用金屬創造溫潤,用紙張表現永恆的美學生活。
生活風格與美學檢定 - [光影、時間、材質、生活]
日本人講究物件的生命週期,越是創作出超越時間感的生活物件,越能貫徹和風的經典設計思維。無論是老奶奶生了鐵鏽的粉餅盒,或者清酒的潔白杯身,強調的都是經過歲月和時光洗禮後的沉澱,也總是帶給生命溫柔滋潤的透徹感受。設計師張維勝對於檢視美意識物件的四大要素:「光影、時間、材質、生活」,源自他在空間設計方面的專業,對於美好事物的敏銳天性,締造出生活中無所不在的細膩質感。
日式生活物件的創意拼貼 - [盒子、花器、書冊、古物、工藝物件與生活器物]
生活品味來自於對美學與質感的要求,設計師張維勝的日本跨界之旅,搜羅了充滿設計感與態度的生活物件,蒐集日本設計大師的禪藝作品,發掘歐美設計師眼中的和風詮釋。讓日本帶回的六大器物,在生活中繼續延伸旅行的記憶,巧妙地排列出各種創意與風格組合。日本名家黑田泰藏手作的白色陶瓷碗,搭配上安藤雅信的拙樸瓷盤;岩田美智子的手工刷白木盒,加上數十個骨董印章的趣味組合;共同提煉出寧靜的禪意知覺,與日式手感的創作美學。因為創意,物件從此不再只是一種無生物體的存在,反射出來的是人和物之間,合而為一的美麗性格。
[跟著物件去旅行] 日本設計店家70+
生活美學實踐者,設計師張維勝耗費10年時間,從東京、京都、大阪、神戶…,精心收集了300多種物件,從價錢較低的小工藝品,或者是名匠設計的質感食器,甚至是名不見經傳的二手古董道具,他所精心排列出的組合,每一種都代表著日本人尊重設計與美意識的生活態度,他所造訪的70間特色店家,都蘊含著無數創作力,跟著他的腳步,走一趟令人難忘的日本物件之旅。
作者簡介
張維勝
+0空間設計工作室負責人,芝加哥藝術學院室內建築碩士,曾任衡美設計公司設計顧問、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講師。
十年來赴日旅行超過20次,每次旅行都是長時間停留的深度之旅,因為旅行而開始收藏的物件超過300件。強調物件是旅行的延續,生活的美感並非束之高閣。從單純的旅人,變成收藏物件與創造風格美感的達人,旅行的收穫,是獨家進入日本藝術家(土反)田和實的私藏藝廊,是唯一能夠拍攝超低調京都道具店「草星」的攝影師,總是有辦法得到獨立創意商店裡的非賣品。透過空間設計師張維勝的鏡頭與文字,一起進入日本的特色設計商店,認識更多充滿生活創意的美感物件。
「從今以後就拜託你了。」
從生活器物中,也能看見日本人對美意識的獨到詮釋。
*從盒子、古物、花器、書冊、生活器物與趣味物件中,發現日本人細膩得驚人的感性設計。
*三谷龍二的木質器皿、黑田泰藏的白陶茶碗、倉?史朗的壓克力花器、?野友紀的金屬盤碟、?田和實的古道具、岩田美智子的手工木盒……,從手感創作認識80位藝匠/設計師的美學主義。
*東京/京都/大阪/神戶/金澤/鎌倉:70間日本人都知道的獨立個性商店。
從中發現日本人用金屬創造溫潤,用紙張表現永恆的美學生活。
生活風格與美學檢定 - [光影、時間、材質、生活]
日本人講究物件的生命週期,越是創作出超越時間感的生活物件,越能貫徹和風的經典設計思維。無論是老奶奶生了鐵鏽的粉餅盒,或者清酒的潔白杯身,強調的都是經過歲月和時光洗禮後的沉澱,也總是帶給生命溫柔滋潤的透徹感受。設計師張維勝對於檢視美意識物件的四大要素:「光影、時間、材質、生活」,源自他在空間設計方面的專業,對於美好事物的敏銳天性,締造出生活中無所不在的細膩質感。
日式生活物件的創意拼貼 - [盒子、花器、書冊、古物、工藝物件與生活器物]
生活品味來自於對美學與質感的要求,設計師張維勝的日本跨界之旅,搜羅了充滿設計感與態度的生活物件,蒐集日本設計大師的禪藝作品,發掘歐美設計師眼中的和風詮釋。讓日本帶回的六大器物,在生活中繼續延伸旅行的記憶,巧妙地排列出各種創意與風格組合。日本名家黑田泰藏手作的白色陶瓷碗,搭配上安藤雅信的拙樸瓷盤;岩田美智子的手工刷白木盒,加上數十個骨董印章的趣味組合;共同提煉出寧靜的禪意知覺,與日式手感的創作美學。因為創意,物件從此不再只是一種無生物體的存在,反射出來的是人和物之間,合而為一的美麗性格。
[跟著物件去旅行] 日本設計店家70+
生活美學實踐者,設計師張維勝耗費10年時間,從東京、京都、大阪、神戶…,精心收集了300多種物件,從價錢較低的小工藝品,或者是名匠設計的質感食器,甚至是名不見經傳的二手古董道具,他所精心排列出的組合,每一種都代表著日本人尊重設計與美意識的生活態度,他所造訪的70間特色店家,都蘊含著無數創作力,跟著他的腳步,走一趟令人難忘的日本物件之旅。
作者簡介
張維勝
+0空間設計工作室負責人,芝加哥藝術學院室內建築碩士,曾任衡美設計公司設計顧問、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講師。
十年來赴日旅行超過20次,每次旅行都是長時間停留的深度之旅,因為旅行而開始收藏的物件超過300件。強調物件是旅行的延續,生活的美感並非束之高閣。從單純的旅人,變成收藏物件與創造風格美感的達人,旅行的收穫,是獨家進入日本藝術家(土反)田和實的私藏藝廊,是唯一能夠拍攝超低調京都道具店「草星」的攝影師,總是有辦法得到獨立創意商店裡的非賣品。透過空間設計師張維勝的鏡頭與文字,一起進入日本的特色設計商店,認識更多充滿生活創意的美感物件。
設計的關鍵則
設計是非常困難的一門學問。每一樣設計的主題都不同,條件也不盡相同。只要訴求對象改變、或是頁面大小不同等條件相異,設計內容就會完全不同,我們甚至可以說,設計會隨著條件不同而有無限的變化。
設計家所從事的工作,就是隨時確實掌握不同的條件,並且在一邊組合基礎概念的同時,一邊尋求最佳的答案的創作。因為這是相當具有知性且需要經驗、直覺判斷的工作,因此在未來也是電腦無法取代的複雜技術。
擁有設計能力不可或缺的就是基礎知識,當我們學會基礎知識並且不斷反覆實踐,那麼那種串連一切理論的感覺、並且能夠自由自在進行設計的瞬間將會降臨在我們身上。或許就跟我們不斷練習跳高,終有一天能夠跳躍那根老是無法跨越的橫桿那種感覺是一樣的。
全書根據實際現場經驗,集結設計人一定要先知道的相關常識、創意概念與技巧。範圍涵蓋配色、版面、文字、資訊的運用與印刷知識…等,並提供專業且實用的圖解說明,讓初學者也能輕鬆領會哪些才是必要的設計規則。
另一方面,從清楚的索引裡,還能快速找到想查詢的相關解說,可當作設計人的逆查百科詞典來使用。聚集了職場上的必備活用Know-How,是專業設計師經驗分享的實務手冊!
本書所介紹的基本知識並不是設計理論的一切,但卻是做出好設計不可或缺的最必要條件!
作者簡介
黑須信宏
「株式會社CROSSDESIGN」代表。1976年出生於東京,2000年於千葉大學畢業後,在數家平面設計事務所服務後於2006年創業。
設計家所從事的工作,就是隨時確實掌握不同的條件,並且在一邊組合基礎概念的同時,一邊尋求最佳的答案的創作。因為這是相當具有知性且需要經驗、直覺判斷的工作,因此在未來也是電腦無法取代的複雜技術。
擁有設計能力不可或缺的就是基礎知識,當我們學會基礎知識並且不斷反覆實踐,那麼那種串連一切理論的感覺、並且能夠自由自在進行設計的瞬間將會降臨在我們身上。或許就跟我們不斷練習跳高,終有一天能夠跳躍那根老是無法跨越的橫桿那種感覺是一樣的。
全書根據實際現場經驗,集結設計人一定要先知道的相關常識、創意概念與技巧。範圍涵蓋配色、版面、文字、資訊的運用與印刷知識…等,並提供專業且實用的圖解說明,讓初學者也能輕鬆領會哪些才是必要的設計規則。
另一方面,從清楚的索引裡,還能快速找到想查詢的相關解說,可當作設計人的逆查百科詞典來使用。聚集了職場上的必備活用Know-How,是專業設計師經驗分享的實務手冊!
本書所介紹的基本知識並不是設計理論的一切,但卻是做出好設計不可或缺的最必要條件!
作者簡介
黑須信宏
「株式會社CROSSDESIGN」代表。1976年出生於東京,2000年於千葉大學畢業後,在數家平面設計事務所服務後於2006年創業。
設計的圖謀:改變世界的80個日常創意陰謀
設計從來不是一門高深的學問,但設計到底是什麼?是技巧,是改變,還是一種觀察世界的生活態度?科技脈動推動著設計趨勢,薄型電視、建築、手機、網頁設計……,時代的脈絡與知識研究,把設計帶進人類更遙遠的想像裡;文化也是設計的靈感,(土反)井直樹以椅子、和?子、煙火、日式庭園……為例,從設計中看見日本的美意識;設計鬼才Philippe Starck、時尚金童Marc Jacobs、跨界風格教師Olivier Boulay……,你不能不知道的設計icon,更不能忽略這些名人的創意思維與風格作為。
設計的重要在於落實生活中的趣味體驗,藥袋、打火機、香水瓶、國旗、購物袋、筷子、路標甚至是硬幣的設計……。生活的刺激在於「觀察」,而觀察事物背後的「設計概念」,將為生命帶來無止盡的創意與靈感。(土反)井直樹要告訴你,「生活就是設計」,換一個角度觀察這個世界,平凡無奇的符號也能變得很有意義。
作者簡介
(土反)井直樹
日本人都認識的設計概念家,你不能不知道的?井直樹!
◆日本第一人,應美國NIKE之邀,300位設計師指名聽他現場演講!
◆沒有人比他更了解日本設計!日本人叫他「品牌達人」,他稱自己是『設計概念者』,沒有他就沒有現在的au KDDI手機!
◆35歲以前是刺青T恤設計師,35歲以後的第一台相機設計就獲選至MoMA永久收藏!
◆數位時代媒體寵兒!日本雜誌《RealDesign》、《CasaBRUTUS》、《GQ》……,科技V.S.設計議題的絕對權威!
他是(土反)井直樹,SAKAI Naoki。目前是設計公司Water Design負責人,日本手機品牌au KDDI社外設計師,慶應大學媒體研究所教授,他的經歷剛好構成一本日本概念科技設計史。
1947年9月20日出生於京都市。66年進入京都市立藝術大學設計系就讀,同年赴美,在舊金山成立了Tattoo Company。把Tattoo T-shirt(印有刺青的T恤)販賣給當地的嬉皮們,結果獲得空前的成功。73年回國,之後成立了水工作室股份有限公司。87年,替日產汽車設計的「Be-1」上市,一舉成為時代的寵兒。90年在巴塞隆納舉行水工作室展,大獲好評。95年,「O-Product」應邀參加MOMA的企畫展,之後更成為MOMA的永久館藏。自95年之後開始積極地參與資訊通信有關的產品與內容的開發。2000年,以嘉賓的身分被招待前往位於美國奧勒岡州波特蘭的內規本社所舉辦的Creative Design Conference,在300位設計師的面前發表演講,內容是關於水工作室的產品、和他20年來獨自開發的行銷手法,也就是消費者內心的逆向工程(Emotional Program)。2001年9月,成立了EP引擎股份有限公司。
設計的重要在於落實生活中的趣味體驗,藥袋、打火機、香水瓶、國旗、購物袋、筷子、路標甚至是硬幣的設計……。生活的刺激在於「觀察」,而觀察事物背後的「設計概念」,將為生命帶來無止盡的創意與靈感。(土反)井直樹要告訴你,「生活就是設計」,換一個角度觀察這個世界,平凡無奇的符號也能變得很有意義。
作者簡介
(土反)井直樹
日本人都認識的設計概念家,你不能不知道的?井直樹!
◆日本第一人,應美國NIKE之邀,300位設計師指名聽他現場演講!
◆沒有人比他更了解日本設計!日本人叫他「品牌達人」,他稱自己是『設計概念者』,沒有他就沒有現在的au KDDI手機!
◆35歲以前是刺青T恤設計師,35歲以後的第一台相機設計就獲選至MoMA永久收藏!
◆數位時代媒體寵兒!日本雜誌《RealDesign》、《CasaBRUTUS》、《GQ》……,科技V.S.設計議題的絕對權威!
他是(土反)井直樹,SAKAI Naoki。目前是設計公司Water Design負責人,日本手機品牌au KDDI社外設計師,慶應大學媒體研究所教授,他的經歷剛好構成一本日本概念科技設計史。
1947年9月20日出生於京都市。66年進入京都市立藝術大學設計系就讀,同年赴美,在舊金山成立了Tattoo Company。把Tattoo T-shirt(印有刺青的T恤)販賣給當地的嬉皮們,結果獲得空前的成功。73年回國,之後成立了水工作室股份有限公司。87年,替日產汽車設計的「Be-1」上市,一舉成為時代的寵兒。90年在巴塞隆納舉行水工作室展,大獲好評。95年,「O-Product」應邀參加MOMA的企畫展,之後更成為MOMA的永久館藏。自95年之後開始積極地參與資訊通信有關的產品與內容的開發。2000年,以嘉賓的身分被招待前往位於美國奧勒岡州波特蘭的內規本社所舉辦的Creative Design Conference,在300位設計師的面前發表演講,內容是關於水工作室的產品、和他20年來獨自開發的行銷手法,也就是消費者內心的逆向工程(Emotional Program)。2001年9月,成立了EP引擎股份有限公司。
平面設計的美感秘訣:李俊東給設計人的12堂課
人生充滿盲點,懂設計的人擅長創造視覺焦點,暢遊黑白與彩色盡情體驗。
設計傳達真情理念,促進全球商機再現;設計出吸引人的是創意,設計出吸金的就成了一門好生意!
從名片、卡片、明信片,好設計一片接一片;從海報、廣告到DM,玩設計精彩到玩出一家店。
個人的創意是一個人的「個別好惡」,發表成設計就變成「公共藝術」,於公於私,設計展現一個人的人格特點,將從無到有的靈感,讓人更性感。從創作素材的選取,找圖片下標題,到選字型上色彩,串聯每個環節讓設計變得更有感覺。如何營造讓人感興趣的設計?怎樣才能設計出令人激賞的視覺?這門課由資歷豐富的李俊東老師從一張小郵票到一張大海報,讓你掌握「表現創意,營造價值,創造影響力」的金三角,學會設計助你勇闖天涯海角。
作者簡介
李俊東
老師為前《GQ》國際中文版副總編輯,籌備《GQ》在台灣創刊事宜。涉獵平面設計、廣告設計、視覺設計和空間設計等領域廣泛。陸續擔任鈞霈公關媒體顧問,腕表生活雜誌時尚總監,侯孝賢戲弄電影網站主編等,青樺國際設計顧問,廣告設計公司藝術指導,主導報紙、雜誌和出版品等視覺設計,對版面設計有獨到見解,資歷豐富。跨足藝術、時尚、廣告和文學等領域,為具有多重身分的創意人。已出版美學、時尚、文學等著作達五十三本。目前在學學文創擔任老師,傳授視覺設計和潮流雜誌編輯等課程;同時在亞東技術學院工商業設計系擔任老師,講述「創新時尚設計」。
設計傳達真情理念,促進全球商機再現;設計出吸引人的是創意,設計出吸金的就成了一門好生意!
從名片、卡片、明信片,好設計一片接一片;從海報、廣告到DM,玩設計精彩到玩出一家店。
個人的創意是一個人的「個別好惡」,發表成設計就變成「公共藝術」,於公於私,設計展現一個人的人格特點,將從無到有的靈感,讓人更性感。從創作素材的選取,找圖片下標題,到選字型上色彩,串聯每個環節讓設計變得更有感覺。如何營造讓人感興趣的設計?怎樣才能設計出令人激賞的視覺?這門課由資歷豐富的李俊東老師從一張小郵票到一張大海報,讓你掌握「表現創意,營造價值,創造影響力」的金三角,學會設計助你勇闖天涯海角。
作者簡介
李俊東
老師為前《GQ》國際中文版副總編輯,籌備《GQ》在台灣創刊事宜。涉獵平面設計、廣告設計、視覺設計和空間設計等領域廣泛。陸續擔任鈞霈公關媒體顧問,腕表生活雜誌時尚總監,侯孝賢戲弄電影網站主編等,青樺國際設計顧問,廣告設計公司藝術指導,主導報紙、雜誌和出版品等視覺設計,對版面設計有獨到見解,資歷豐富。跨足藝術、時尚、廣告和文學等領域,為具有多重身分的創意人。已出版美學、時尚、文學等著作達五十三本。目前在學學文創擔任老師,傳授視覺設計和潮流雜誌編輯等課程;同時在亞東技術學院工商業設計系擔任老師,講述「創新時尚設計」。
設計是什麼?: 保羅.蘭德給年輕人的第一堂啟蒙課
保羅.蘭德(Paul Rand)為美國當今乃至全球,最傑出的logo設計師、思想家及設計教育家。他為IBM、ABC、UPS、西屋所設計的商標無人不識,蔚為經典。他對設計的見解犀利,深信好設計的力量,為業界所尊崇,是美國當代最具影響力的設計師與教育家。 1995年2月,亞利桑那大學傑出學人計畫(ASU Eminent Scholar Program)邀請保羅.蘭德到此客座講學,帶領學生思考設計前該知道的所有事。這本書的內容便是這段講學期間的摘錄。從平面設計初學者該懂的事、該看的書,電腦對設計的幫助,與客戶的溝通,到設計是什麼,透過精闢的問答,道出最一針見血,最直指核心的答案,機鋒處處卻有深富教育性與啟發性,讓人不得不佩服大師的智慧。
大師開講 Q&A
Q:設計的定義是什麼?
A:設計是一種關係,一種比例。
Q:對大學設計系的學生來說,教設計的最佳方法是什麼?
A:必須給所有詞彙下定義。學生必須知道他們在做什麼。
Q:這一代設計人最應該研究什麼?
A:了解情況。
Q:初學者應該學什麼?
A:運用雙手非常重要。那正是你和母牛以及電腦操作員不同的地方。
Q:用電腦的好處? A:你不會因為有了電腦就變成創意天才。
Q:可以做出完美的設計嗎?
A:除非你是上帝,否則不可能有完美的設計。
Q:設計有過時的問題嗎?
A:設計只有好與壞的差別,不必擔心夠不夠新。
Q:我們如何判斷好設計與壞設計?
A:這問題無法回答。
Q:設計商標時要注意什麼? A:不能從「多大」的角度去思考,要從「多小」去考量。
Q:設計過程的第一要務?
A:思考。你要怎麼做,而不是你要做什麼。
Q:如何與客戶溝通?
A:如果確定你的想法正確,答案只有一個,接受或拉倒。
Q:要如何才能為你工作?
A:為我工作是最糟的,因為你永遠不會有機會做設計。
關於保羅.蘭德(Paul Rand,1914.8.15-1996.11.26)
.當今美國乃至全球,最傑出的logo設計師、思想家及設計教育家。賈伯斯讚譽他為「史上最偉大的平面設計師。」設計理念源自包浩斯倡導的現代主義美學,所設計的IBM商標無人不識,蔚為經典。
.本名Peretz Rosenbaum,為避免本名過於猶太風格,增強姓名的辨識度,將名字縮短為Paul,改用舅舅的姓氏Rand,創造了前後都是四個字母的新名字。
.父親不相信做設計能養活人,1929-1932間,白天讀普通高中,晚上到Pratt Institute上課。之後兩年間,又陸續讀了Parsons School of Design和the Art Student League。
.在五年有限的學習中,設計專業大半來自自學,透過歐洲雜誌認識Cassandre和Moholy-Nagy等人的作品,並深受德國包浩斯風格和設計師Gustav Jensen的影響。第一份工作是幫報章雜誌設計備用圖庫。
.初出茅廬的他,免費幫Direction雜誌設計封面,以換取全然的自由空間,在業界奠定了所謂的”Paul Rand look”,受到全球的矚目。
.1936年,22歲時得到第一份全職工作,設計Apparel Arts雜誌的專刊,並獲邀擔任Esquire Coronet廣告公司的藝術指導。因為覺得自己資歷未達,婉拒藝術指導一職,一年後才正式走馬上任。
.1941-1954擔任廣告設計,奠定豐富的平面設計經驗與紮實的基礎。
.1954年起,開始參與企業形象識別設計。他的logo設計成為家喻戶曉的經典之作,包括美國廣播公司(abc)、西屋電器(Westinghouse)、UPS快遞、IBM、耶魯大學(Yale)及賈伯斯創辦的NEXT電腦公司。
.1946年於Pratt授課,1956年起於耶魯大學藝術設計學院擔任教授,教授平面設計。
大師開講 Q&A
Q:設計的定義是什麼?
A:設計是一種關係,一種比例。
Q:對大學設計系的學生來說,教設計的最佳方法是什麼?
A:必須給所有詞彙下定義。學生必須知道他們在做什麼。
Q:這一代設計人最應該研究什麼?
A:了解情況。
Q:初學者應該學什麼?
A:運用雙手非常重要。那正是你和母牛以及電腦操作員不同的地方。
Q:用電腦的好處? A:你不會因為有了電腦就變成創意天才。
Q:可以做出完美的設計嗎?
A:除非你是上帝,否則不可能有完美的設計。
Q:設計有過時的問題嗎?
A:設計只有好與壞的差別,不必擔心夠不夠新。
Q:我們如何判斷好設計與壞設計?
A:這問題無法回答。
Q:設計商標時要注意什麼? A:不能從「多大」的角度去思考,要從「多小」去考量。
Q:設計過程的第一要務?
A:思考。你要怎麼做,而不是你要做什麼。
Q:如何與客戶溝通?
A:如果確定你的想法正確,答案只有一個,接受或拉倒。
Q:要如何才能為你工作?
A:為我工作是最糟的,因為你永遠不會有機會做設計。
關於保羅.蘭德(Paul Rand,1914.8.15-1996.11.26)
.當今美國乃至全球,最傑出的logo設計師、思想家及設計教育家。賈伯斯讚譽他為「史上最偉大的平面設計師。」設計理念源自包浩斯倡導的現代主義美學,所設計的IBM商標無人不識,蔚為經典。
.本名Peretz Rosenbaum,為避免本名過於猶太風格,增強姓名的辨識度,將名字縮短為Paul,改用舅舅的姓氏Rand,創造了前後都是四個字母的新名字。
.父親不相信做設計能養活人,1929-1932間,白天讀普通高中,晚上到Pratt Institute上課。之後兩年間,又陸續讀了Parsons School of Design和the Art Student League。
.在五年有限的學習中,設計專業大半來自自學,透過歐洲雜誌認識Cassandre和Moholy-Nagy等人的作品,並深受德國包浩斯風格和設計師Gustav Jensen的影響。第一份工作是幫報章雜誌設計備用圖庫。
.初出茅廬的他,免費幫Direction雜誌設計封面,以換取全然的自由空間,在業界奠定了所謂的”Paul Rand look”,受到全球的矚目。
.1936年,22歲時得到第一份全職工作,設計Apparel Arts雜誌的專刊,並獲邀擔任Esquire Coronet廣告公司的藝術指導。因為覺得自己資歷未達,婉拒藝術指導一職,一年後才正式走馬上任。
.1941-1954擔任廣告設計,奠定豐富的平面設計經驗與紮實的基礎。
.1954年起,開始參與企業形象識別設計。他的logo設計成為家喻戶曉的經典之作,包括美國廣播公司(abc)、西屋電器(Westinghouse)、UPS快遞、IBM、耶魯大學(Yale)及賈伯斯創辦的NEXT電腦公司。
.1946年於Pratt授課,1956年起於耶魯大學藝術設計學院擔任教授,教授平面設計。
不迷路的設計:視覺指引的秘密
空間中的視覺指引設計,一直都是人類生活中關鍵的一部分,從第一批穴居人在捕獵長毛象時,迷失了回家的方向開始,這問題就一直存在於你我週遭。 不想迷路是理所當然,但怎樣可以讓人不迷路,設計起來卻不容易…
指標識別設計,是在人與空間的交會點上, 創造一個獨特、有趣而易於使用的空間,它是一種與人相關、為人而做的集體事業。這是一門集結眾多知識的領域,因為它能讓人學習到迷人的建築、有趣的群體接觸,並利用設計來改造空間!
隨著指路專家大衛.吉柏森的引導,讓我們真正掌握視覺指引的關鍵,逐步實現不迷路的終極設計!
指標識別設計,是在人與空間的交會點上, 創造一個獨特、有趣而易於使用的空間,它是一種與人相關、為人而做的集體事業。這是一門集結眾多知識的領域,因為它能讓人學習到迷人的建築、有趣的群體接觸,並利用設計來改造空間!
隨著指路專家大衛.吉柏森的引導,讓我們真正掌握視覺指引的關鍵,逐步實現不迷路的終極設計!
設計要怎麼企劃:培養設計創新的執行力!
當設計逐漸被商場重視,商業經營和設計成為密不可分的關係之際,設計者不僅僅要俱備美學、藝術與創新的意識,要讓設計轉化成商業上的成功,培養出「設計的創新意識」只是跨出成功的第一步,更進一步地,如何將設計運用在企業組織的商場上,設計者也要俱備專案經理的管理能力、從企劃提案的撰寫、與客戶的溝通、多人合作時的協調、成本與報酬率的概念、行銷簡報…等等,相較於過去,現在的設計師被要求要具備多種能力,舉凡感性設計的能力、因應全球化時代的語言運用能力、帶領團隊的領導力,甚至是說服客戶的能力…相信許多設計者一定會發出這樣的忿忿不平:「設計者只要會畫圖就行了,為何還要會那麼多技能?」,但是擁有這些能力的設計者一定會更高的競爭力。
在21世紀,設計的重要性正益發擴大,「創新」正引起話題潮流。「設計」企劃的方法為何呢?「企劃」設計的方法又是什麼?《設計要怎麼企劃》就是聽見了這些設計者的心聲應運而生。
在21世紀,設計的重要性正益發擴大,「創新」正引起話題潮流。「設計」企劃的方法為何呢?「企劃」設計的方法又是什麼?《設計要怎麼企劃》就是聽見了這些設計者的心聲應運而生。
這樣玩才盡性!:玩性大發的感官私設計
當設計愛上性
性,既神祕又普遍; 像政治般牽動人的權力,卻又帶給人無盡歡愉; 有時甚且被人們當成驚世駭俗,應予痛斥的地步。然而不論我們對性有什麼樣的想法,它的重要性都不容忽視。
性的暗示無時無刻不出現在我們面前:澆花的水管、腳踏車座墊、消防栓、停車錐、火車(尤其進隧道時)、摩天大樓,和震動不停的手機; 所有的凸起和凹縫,只要以適當的眼光或恰好的情緒來看,莫不含有性的暗示。正因為性吸引了我們的注意力,以我們所有人都能瞭解的語言溝通,因此各行各業包括設計師、藝術家、建築師,和富有創造力的人才永遠以源源不絕的才華,餵食它永難饜足的胃口,傳播四方,嘗試新方向,為它打扮梳妝,以我們永遠想像不到的方式塑造它。然而唯一的問題是,這些設計往往流於俗不可耐、廉價輕浮,但我們不該以偏概全,讓這樣的觀點一筆勾銷所有情趣作品的價值。性是舉世共通的課題,非常重要,也讓我們整個的文明演進到當今的程度。
我們所處的時代比以往有更開放的態度,有更多的性自由,這一方面要感謝挑戰過時信念和禁忌的前輩,一方面也要感激當前大眾媒體傳播的形式,讓任何人都能由世上任何角落擷取資訊。性革命已經進入新時代,數位化、全球化,並且加快到以往絕不可能達到的速度。本書所收入的藝術家和設計家省思了現代的態度、風格、心態,和技術,卻乖沒有忘懷過去的一切,他們的作品和藝術啟發、照耀了這舉世最古老的題材,為它灌注了新生命; 同樣這些人也臣服於那原力之下,繼續深入發掘,為新世代推動向前。
這段探索的過程將帶你穿梭性有趣的一面,黑暗的一面,奇特的一面,甚至還可能有一些是你根本不知道存在於世的層面。有些藝術家和設計師懷抱著傳播知識和訊息的使命,而有些則只想在創作的過程中享受一點樂趣。但只要是想為我們最喜愛也最古老的課題追求新鮮觀點的人,書中所搜集的這些作品必能刺激其胃口。這些充滿創意,才華洋溢的點子將會啟發我們的想像力,刺激我們以新的眼光來看我們的週遭、我們的禁忌,和我們自己。
性,既神祕又普遍; 像政治般牽動人的權力,卻又帶給人無盡歡愉; 有時甚且被人們當成驚世駭俗,應予痛斥的地步。然而不論我們對性有什麼樣的想法,它的重要性都不容忽視。
性的暗示無時無刻不出現在我們面前:澆花的水管、腳踏車座墊、消防栓、停車錐、火車(尤其進隧道時)、摩天大樓,和震動不停的手機; 所有的凸起和凹縫,只要以適當的眼光或恰好的情緒來看,莫不含有性的暗示。正因為性吸引了我們的注意力,以我們所有人都能瞭解的語言溝通,因此各行各業包括設計師、藝術家、建築師,和富有創造力的人才永遠以源源不絕的才華,餵食它永難饜足的胃口,傳播四方,嘗試新方向,為它打扮梳妝,以我們永遠想像不到的方式塑造它。然而唯一的問題是,這些設計往往流於俗不可耐、廉價輕浮,但我們不該以偏概全,讓這樣的觀點一筆勾銷所有情趣作品的價值。性是舉世共通的課題,非常重要,也讓我們整個的文明演進到當今的程度。
我們所處的時代比以往有更開放的態度,有更多的性自由,這一方面要感謝挑戰過時信念和禁忌的前輩,一方面也要感激當前大眾媒體傳播的形式,讓任何人都能由世上任何角落擷取資訊。性革命已經進入新時代,數位化、全球化,並且加快到以往絕不可能達到的速度。本書所收入的藝術家和設計家省思了現代的態度、風格、心態,和技術,卻乖沒有忘懷過去的一切,他們的作品和藝術啟發、照耀了這舉世最古老的題材,為它灌注了新生命; 同樣這些人也臣服於那原力之下,繼續深入發掘,為新世代推動向前。
這段探索的過程將帶你穿梭性有趣的一面,黑暗的一面,奇特的一面,甚至還可能有一些是你根本不知道存在於世的層面。有些藝術家和設計師懷抱著傳播知識和訊息的使命,而有些則只想在創作的過程中享受一點樂趣。但只要是想為我們最喜愛也最古老的課題追求新鮮觀點的人,書中所搜集的這些作品必能刺激其胃口。這些充滿創意,才華洋溢的點子將會啟發我們的想像力,刺激我們以新的眼光來看我們的週遭、我們的禁忌,和我們自己。
感動70億人心,才是好設計:好品牌的吸引力法則
創造人人欲望的5大感性密碼 Code 1 大家都有個後現代夢想
情感設計在觀念上就是後現代的。 Code 2 創新來自邊陲世界
創新的設計來自於那些人們直接參與、又有情感影響力的文化因素。
Code 3 情感設計是針對女人的設計
當設計應用於家庭與生活方式時,女性最瞭解情感設計的語言。
Code 4 感官的二十一世紀
品牌需要與所有五種感官相連結,但要以具破壞性的方式進行。
Code 5 設計民主化
人們想要有自由去選擇、發現、體驗與參與。
提升品牌價值的7大設計秘訣
Upgrade 1 為品牌掛上一張情感識別證
一個品牌的態度與情感層面,就像我們所擁有的任何一位朋友。
Upgrade 2 好品牌需要一個好標誌
「視覺管理」 應該是品牌設計者優先考慮要做的事。
Upgrade 3 廣告就是一種體驗
廣告需要成為品牌兌現諾言的一項訊息,否則廣告將行不通。
Upgrade 4 門市就是你的廣告
零售環境需要優秀的設計,並創造氣氛刺激我們的購買行為。
Upgrade 5 研究品牌,先搞懂設計
隱藏在人們潛意識中的資訊,只有透過設計想像的力量才會打開。
Upgrade 6 設計真正不一樣的品牌!
設計將品牌從大眾化商品地位,轉換成提供情感上受鼓舞的產品。
Upgrade 7 情感也可以客製化
消費者正尋找一種適合他們特殊生活方式的個人特色體驗。
情感設計在觀念上就是後現代的。 Code 2 創新來自邊陲世界
創新的設計來自於那些人們直接參與、又有情感影響力的文化因素。
Code 3 情感設計是針對女人的設計
當設計應用於家庭與生活方式時,女性最瞭解情感設計的語言。
Code 4 感官的二十一世紀
品牌需要與所有五種感官相連結,但要以具破壞性的方式進行。
Code 5 設計民主化
人們想要有自由去選擇、發現、體驗與參與。
提升品牌價值的7大設計秘訣
Upgrade 1 為品牌掛上一張情感識別證
一個品牌的態度與情感層面,就像我們所擁有的任何一位朋友。
Upgrade 2 好品牌需要一個好標誌
「視覺管理」 應該是品牌設計者優先考慮要做的事。
Upgrade 3 廣告就是一種體驗
廣告需要成為品牌兌現諾言的一項訊息,否則廣告將行不通。
Upgrade 4 門市就是你的廣告
零售環境需要優秀的設計,並創造氣氛刺激我們的購買行為。
Upgrade 5 研究品牌,先搞懂設計
隱藏在人們潛意識中的資訊,只有透過設計想像的力量才會打開。
Upgrade 6 設計真正不一樣的品牌!
設計將品牌從大眾化商品地位,轉換成提供情感上受鼓舞的產品。
Upgrade 7 情感也可以客製化
消費者正尋找一種適合他們特殊生活方式的個人特色體驗。
閱讀平面設計:教你掌握設計的配方書
本書為誰而寫?
從信紙到手冊,從傳單到海報:我們的世界由各種紙張尺寸所建構。本書介紹優越設計的基本原則,是為非專攻設計的人,也就是非平面設計師而設想的。
請容許我對自己做個簡短介紹:法蘭克.寇宣巴爾,平面設計師與攝影師,在德國法蘭克福開設「好溝通」這家企劃與設計工作室已經十五年了。在我的生活當中並非只與平面設計師打交道,也會接觸到許多與設計師合作的人,他們的任務在於評判設計成果,對優越設計的標準卻一無所知--他們並非平面設計師,怎麼會有概念?
太大?太小?這樣比較好?還是這樣比較好吧?不知道應該注意何處的人,也不能提出正確的問題。怎麼樣的海報才夠宣傳性?商標一定要合理嗎?文字一定要可以唸嗎?那麼我該選擇哪些字體呢?要有技巧的玩弄視覺習慣需要一定的基本知識:邀請函或是喜帖?留白部分有何意義?文字、色彩、圖片呢?什麼樣的廣告具戲劇性,什麼樣的廣告又太戲劇化了?
這樣比較好?還是這樣比較好吧?為什麼我會喜歡某個構想?為什麼不是另一個?你們有些人會認識到:這種抓不著頭緒的感覺,好似一切都不確定地游移著--這種感覺將隨著本書成為過去式。
媒體發言人以及從事公眾工作的人,委託印製一份新的形象手冊﹔廣告部門主管、廣告人或是非創意領域的出版社工作人員,持續和廣告商合作﹔各行業獨立開業的人,想要用電腦裡的基本軟體設計一份傳單和招貼﹔或是個人,只想設計一張具有說服力的名片--從現在開始,訓練你的眼光,學習優良設計的原則吧!
這本有很基本的色彩產生、有有趣的對應、有實際的運用。
從信紙到手冊,從傳單到海報:我們的世界由各種紙張尺寸所建構。本書介紹優越設計的基本原則,是為非專攻設計的人,也就是非平面設計師而設想的。
請容許我對自己做個簡短介紹:法蘭克.寇宣巴爾,平面設計師與攝影師,在德國法蘭克福開設「好溝通」這家企劃與設計工作室已經十五年了。在我的生活當中並非只與平面設計師打交道,也會接觸到許多與設計師合作的人,他們的任務在於評判設計成果,對優越設計的標準卻一無所知--他們並非平面設計師,怎麼會有概念?
太大?太小?這樣比較好?還是這樣比較好吧?不知道應該注意何處的人,也不能提出正確的問題。怎麼樣的海報才夠宣傳性?商標一定要合理嗎?文字一定要可以唸嗎?那麼我該選擇哪些字體呢?要有技巧的玩弄視覺習慣需要一定的基本知識:邀請函或是喜帖?留白部分有何意義?文字、色彩、圖片呢?什麼樣的廣告具戲劇性,什麼樣的廣告又太戲劇化了?
這樣比較好?還是這樣比較好吧?為什麼我會喜歡某個構想?為什麼不是另一個?你們有些人會認識到:這種抓不著頭緒的感覺,好似一切都不確定地游移著--這種感覺將隨著本書成為過去式。
媒體發言人以及從事公眾工作的人,委託印製一份新的形象手冊﹔廣告部門主管、廣告人或是非創意領域的出版社工作人員,持續和廣告商合作﹔各行業獨立開業的人,想要用電腦裡的基本軟體設計一份傳單和招貼﹔或是個人,只想設計一張具有說服力的名片--從現在開始,訓練你的眼光,學習優良設計的原則吧!
這本有很基本的色彩產生、有有趣的對應、有實際的運用。
愛不釋手的理由:日本行銷包裝大師打造人氣商品的秘密
第一章 包裝美麗的心意──禮物
北歐雜貨獻上大自然捎來的溫暖祝福 NEST包裝紙
享受遠離塵囂的片刻 ARCANA糖果盒
求婚像童話一樣浪漫 PROPONERE婚戒盒
期待孩子充滿創意的長大 BORN TO CREATE兒童用品
第二章 成功人氣商品的秘密
三得利「伊右衛門」綠茶 傳統與現代的結合,一杯茶的世界觀
大塚製藥「SOY JOY」大豆營養棒 健康的營養師,顏色的魔法師
麒麟「世界的Kitchen□□」系列飲料 旅行,是為了與更多美味相遇
永谷園「不怕冷小姐」速食杯湯 給手腳冰冷的女孩兒,最貼心的溫暖
男前豆腐 就是不當普通豆腐,夕陽工業乘風破浪的奇蹟
黑船和果子點心 打破傳統,迎向甜點的美麗新世界
玉的肌石鹼「TAMANOHADA」 雞蛋盒的外形,擁有雞蛋般光滑的肌膚
日本堂「五巡茶」 漢方年輕人也愛,中藥也可以很時尚
麒麟「檸檬汽水」走過八十二年,第二名的生存之道
寶礦力水得 可以喝的點滴,環保包裝革命
【專家訪談】日本當代設計大師 佐藤卓
第三章
最美的傳統包裝──風呂敷
【專家訪談】日本包裝設計協會理事長□田史仁
產品如何從千樣百款的便利商店裡,脫引而出讓消費者心甘情願的購買使用,這是所有產品設計師的心聲。打造茶飲料新品牌必須達成三項任務:「第一是把日本傳統的慢活哲學具體化,二要實現真正的現泡綠茶風味,第三需要創造一個『懂得做茶』的人物形象。」
北歐雜貨獻上大自然捎來的溫暖祝福 NEST包裝紙
享受遠離塵囂的片刻 ARCANA糖果盒
求婚像童話一樣浪漫 PROPONERE婚戒盒
期待孩子充滿創意的長大 BORN TO CREATE兒童用品
第二章 成功人氣商品的秘密
三得利「伊右衛門」綠茶 傳統與現代的結合,一杯茶的世界觀
大塚製藥「SOY JOY」大豆營養棒 健康的營養師,顏色的魔法師
麒麟「世界的Kitchen□□」系列飲料 旅行,是為了與更多美味相遇
永谷園「不怕冷小姐」速食杯湯 給手腳冰冷的女孩兒,最貼心的溫暖
男前豆腐 就是不當普通豆腐,夕陽工業乘風破浪的奇蹟
黑船和果子點心 打破傳統,迎向甜點的美麗新世界
玉的肌石鹼「TAMANOHADA」 雞蛋盒的外形,擁有雞蛋般光滑的肌膚
日本堂「五巡茶」 漢方年輕人也愛,中藥也可以很時尚
麒麟「檸檬汽水」走過八十二年,第二名的生存之道
寶礦力水得 可以喝的點滴,環保包裝革命
【專家訪談】日本當代設計大師 佐藤卓
第三章
最美的傳統包裝──風呂敷
【專家訪談】日本包裝設計協會理事長□田史仁
產品如何從千樣百款的便利商店裡,脫引而出讓消費者心甘情願的購買使用,這是所有產品設計師的心聲。打造茶飲料新品牌必須達成三項任務:「第一是把日本傳統的慢活哲學具體化,二要實現真正的現泡綠茶風味,第三需要創造一個『懂得做茶』的人物形象。」
年輕人,我教你怎麼做平面設計
第一章 設計怎麼學?設計學什麼?01 尚未成熟的設計專業教育—凱薩琳麥考伊(Katherine McCoy)
02 再度提升的設計教育—梅莉迪斯戴維斯(Meredith Davis)
03 人文科學對設計的重要性—法蘭克貝斯曼(Frank Baseman)
04 將平面設計教育視為人文科學:大學設計教育與現實社會—剛納史旺生(Gunnar Swanson)
05 通識教育與平面設計:六個值得注意的問題—剛納史旺生(Gunnar Swanson)
06 擔憂設計與出版的未來嗎?—肯.嘉蘭(Ken Garland)
07 亡羊補牢:教學模式的轉換—萊斯力.貝克(Leslie Becker)
08 1960年代信條的遺產—肯尼斯.海伯特(Kenneth Hiebert)
09 平面設計的家庭價值觀—保羅.尼尼(Paul J. Nini)
10 何謂專業教育的「專業」?—梅勒迪斯.戴維斯(Meredith Davis)
11 對於平面設計教育的思考:放空,然後擁有—沃倫.勒萊(Warren Lehrer)
12 設計與搖滾主義—尼克.柯里(Nick Currie)
13 從造型到文化脈絡:不一樣的設計史—帕薩.普拉卡(Prasad Boradkar)
14 設計史所學何事?—理查.荷里斯(Richard Hollis)
15 批判性設計史課程—史蒂芬.海勒(Steven Heller)
16 評圖,也要評論—南西.邁耶(Nancy Mayer)
17 理論要重新做,實務要重新想—安德魯.布羅維特(Andrew Blauvelt)
18 談理論與教學實習—喬安娜.杜拉克(Johanna Drucker)
19 寫作現在式:報導、評論、評論式報導—瑞克.波伊諾(Rick Poynor)
20 在沙漠裡繞圈圈:設計教育進步的假象—威廉.朗豪斯(William Longhauser)
21 這個國家需要一個為期五年的設計課程—史蒂芬.海勒(Steven Heller)
22 獨特的學習機會—奧馬.佛丕納利(Omar Vulpinari)
23 設計教育的「是」與真實世界的「非」—蘇珊.阿格雷.基彭哈恩(Susan Agre-Kippenhan)與 麥克.基彭哈恩(Mike Kippehhan)
24 反彈評論:設計教學中的即興演出—
羅伊.畢倫斯(Roy R. Behrens)
25 建立設計與個人背景的聯結—史考特.桑托羅(Scott Santoro)
26 自學成為設計教師—瑪莉安.班傑斯(Marian Bantjes)
27 混合教學:從設計從業人員到設計教授—凱瑟琳.喬.艾許諾(Catherine Jo Ishino)
28 很多事情是會變的—克里斯.普爾門(Chris Pullman)
29 最後一場幻燈片秀—艾莉絲.湯蘿(Alice Twemlow)
30 互動效果設計—麥斯.布魯因斯馬(Max Bruinsma)
31 動態知識—揚.庫巴謝維奇(Jan Kubasiewicz)
32 電腦不會講話,但字體知道如何說話—麥可.沃辛頓(Michael Worthington)
33 寫給數位媒體的未來大—衛.沃麥克(David Womack)
34 最基本的開端:設計師的寫作教育—沃倫.勒萊(Warren Lehrer)
35 學習設計是偷竊嗎?—羅伯特.阿普爾頓(Robert Appleton)
36 平面設計創作權—麥可.洛克(Michael Rock)
37 平面設計師的部落格教育—阿曼.維特(Armin Vit)
38 設計師就是製作人—艾琳.路佩登(Ellen Lupton)
39 歷史態度:美國平面設計教育研究的主觀之旅—艾倫.馬祖爾.湯姆森(Ellen Mazur Thomson)
40 推翻它—維吉尼亞.史密斯(Virginia Smith)
41 如何教學、如何學習、教學內容—漢克.理查森(Hank Richardson)
42 平面設計課程:視覺化設計過程與技巧—米哈里.契克森(Mihaly Csikszentmihalyi)與 托馬斯.布里格斯(Thomas Briggs)
43 視覺素養:大學課程—理查.王爾德(Richard Wilde)與 茱蒂絲.王爾德(Judith Wilde)
44 一圖道千言—布萊恩.路西德(Brian Lucid)
45 眼見為憑—伊莉莎白.瑞斯尼克(Elizabeth Resnick)
46 一個設計人的冒險旅行—史蒂芬.史凱格(Stephen Skaggs)
47 保持自私—茂德.拉文(Maud Lavin)
48 懷疑會帶來好評—馬克.金斯里(Mark Kingsley)
49 從合作案中學習經驗:視覺溝通個案研究— 海瑟.寇可朗(Heather Corcoran)
50 拼貼的教育—湯馬士.魏戴爾(Thomas Wedell)與 南西.史扣羅斯(Nancy Skolos)
51 學生如何從錯誤的訊息中學習—柯林.貝瑞〈Colin Berry〉
52 設計教育上的文化議題—艾倫.麥克馬宏(Ellen McMahon)與凱倫.懷特(Karen White)
53 在美國的圖像設計教育裡尋找黑色美學— 席爾維雅.哈里斯(Sylvia Haris)
54 為了人性:以經驗法則的質疑來探索多元文化—奧得利.貝尼特〈Audrey Bennett〉
55 訊息極大化:在多文化的年代裡,為你的目標群眾量身訂作設計—凱瑟琳.麥考伊〈Katherine McCoy〉
56 是誰在害怕品牌這個大野狼?—馬蒂.紐邁爾(Marty Neumeier)
第二章 設計怎麼教?設計教什麼?01 平面設計師的聰明生存十五堂課—艾琳路佩登(Ellen Lupton) 與 阿勃特米勒(J. Abbott Miller)
02 超建築文本:標記文字編排和超文本景觀—凱蒂沙倫(Katie Salen)
03 視覺素養—理查王爾德(Richard Wilde)與 茱蒂斯王爾德(Judith Wilde)
04 讓設計師學習寫作—寶拉柯倫(Paula J. Curran)
05 走出書本而且上街去:溝通和行動主義—莎琳歐馬拉(Sharyn O’Mara)
06 綠色平面設計專題—麗莎方登(Lisa Fontaine)
07 時間、空間、律動及聲音設計入門—傑伊查普曼(Jay Chapman)
02 再度提升的設計教育—梅莉迪斯戴維斯(Meredith Davis)
03 人文科學對設計的重要性—法蘭克貝斯曼(Frank Baseman)
04 將平面設計教育視為人文科學:大學設計教育與現實社會—剛納史旺生(Gunnar Swanson)
05 通識教育與平面設計:六個值得注意的問題—剛納史旺生(Gunnar Swanson)
06 擔憂設計與出版的未來嗎?—肯.嘉蘭(Ken Garland)
07 亡羊補牢:教學模式的轉換—萊斯力.貝克(Leslie Becker)
08 1960年代信條的遺產—肯尼斯.海伯特(Kenneth Hiebert)
09 平面設計的家庭價值觀—保羅.尼尼(Paul J. Nini)
10 何謂專業教育的「專業」?—梅勒迪斯.戴維斯(Meredith Davis)
11 對於平面設計教育的思考:放空,然後擁有—沃倫.勒萊(Warren Lehrer)
12 設計與搖滾主義—尼克.柯里(Nick Currie)
13 從造型到文化脈絡:不一樣的設計史—帕薩.普拉卡(Prasad Boradkar)
14 設計史所學何事?—理查.荷里斯(Richard Hollis)
15 批判性設計史課程—史蒂芬.海勒(Steven Heller)
16 評圖,也要評論—南西.邁耶(Nancy Mayer)
17 理論要重新做,實務要重新想—安德魯.布羅維特(Andrew Blauvelt)
18 談理論與教學實習—喬安娜.杜拉克(Johanna Drucker)
19 寫作現在式:報導、評論、評論式報導—瑞克.波伊諾(Rick Poynor)
20 在沙漠裡繞圈圈:設計教育進步的假象—威廉.朗豪斯(William Longhauser)
21 這個國家需要一個為期五年的設計課程—史蒂芬.海勒(Steven Heller)
22 獨特的學習機會—奧馬.佛丕納利(Omar Vulpinari)
23 設計教育的「是」與真實世界的「非」—蘇珊.阿格雷.基彭哈恩(Susan Agre-Kippenhan)與 麥克.基彭哈恩(Mike Kippehhan)
24 反彈評論:設計教學中的即興演出—
羅伊.畢倫斯(Roy R. Behrens)
25 建立設計與個人背景的聯結—史考特.桑托羅(Scott Santoro)
26 自學成為設計教師—瑪莉安.班傑斯(Marian Bantjes)
27 混合教學:從設計從業人員到設計教授—凱瑟琳.喬.艾許諾(Catherine Jo Ishino)
28 很多事情是會變的—克里斯.普爾門(Chris Pullman)
29 最後一場幻燈片秀—艾莉絲.湯蘿(Alice Twemlow)
30 互動效果設計—麥斯.布魯因斯馬(Max Bruinsma)
31 動態知識—揚.庫巴謝維奇(Jan Kubasiewicz)
32 電腦不會講話,但字體知道如何說話—麥可.沃辛頓(Michael Worthington)
33 寫給數位媒體的未來大—衛.沃麥克(David Womack)
34 最基本的開端:設計師的寫作教育—沃倫.勒萊(Warren Lehrer)
35 學習設計是偷竊嗎?—羅伯特.阿普爾頓(Robert Appleton)
36 平面設計創作權—麥可.洛克(Michael Rock)
37 平面設計師的部落格教育—阿曼.維特(Armin Vit)
38 設計師就是製作人—艾琳.路佩登(Ellen Lupton)
39 歷史態度:美國平面設計教育研究的主觀之旅—艾倫.馬祖爾.湯姆森(Ellen Mazur Thomson)
40 推翻它—維吉尼亞.史密斯(Virginia Smith)
41 如何教學、如何學習、教學內容—漢克.理查森(Hank Richardson)
42 平面設計課程:視覺化設計過程與技巧—米哈里.契克森(Mihaly Csikszentmihalyi)與 托馬斯.布里格斯(Thomas Briggs)
43 視覺素養:大學課程—理查.王爾德(Richard Wilde)與 茱蒂絲.王爾德(Judith Wilde)
44 一圖道千言—布萊恩.路西德(Brian Lucid)
45 眼見為憑—伊莉莎白.瑞斯尼克(Elizabeth Resnick)
46 一個設計人的冒險旅行—史蒂芬.史凱格(Stephen Skaggs)
47 保持自私—茂德.拉文(Maud Lavin)
48 懷疑會帶來好評—馬克.金斯里(Mark Kingsley)
49 從合作案中學習經驗:視覺溝通個案研究— 海瑟.寇可朗(Heather Corcoran)
50 拼貼的教育—湯馬士.魏戴爾(Thomas Wedell)與 南西.史扣羅斯(Nancy Skolos)
51 學生如何從錯誤的訊息中學習—柯林.貝瑞〈Colin Berry〉
52 設計教育上的文化議題—艾倫.麥克馬宏(Ellen McMahon)與凱倫.懷特(Karen White)
53 在美國的圖像設計教育裡尋找黑色美學— 席爾維雅.哈里斯(Sylvia Haris)
54 為了人性:以經驗法則的質疑來探索多元文化—奧得利.貝尼特〈Audrey Bennett〉
55 訊息極大化:在多文化的年代裡,為你的目標群眾量身訂作設計—凱瑟琳.麥考伊〈Katherine McCoy〉
56 是誰在害怕品牌這個大野狼?—馬蒂.紐邁爾(Marty Neumeier)
第二章 設計怎麼教?設計教什麼?01 平面設計師的聰明生存十五堂課—艾琳路佩登(Ellen Lupton) 與 阿勃特米勒(J. Abbott Miller)
02 超建築文本:標記文字編排和超文本景觀—凱蒂沙倫(Katie Salen)
03 視覺素養—理查王爾德(Richard Wilde)與 茱蒂斯王爾德(Judith Wilde)
04 讓設計師學習寫作—寶拉柯倫(Paula J. Curran)
05 走出書本而且上街去:溝通和行動主義—莎琳歐馬拉(Sharyn O’Mara)
06 綠色平面設計專題—麗莎方登(Lisa Fontaine)
07 時間、空間、律動及聲音設計入門—傑伊查普曼(Jay Chapman)
裡面有多元多位的設計師,講述自己所專長的領域,探討很多設計的問題、設計的歷史。
從設計島到創意國:英國頂尖設計全解碼
1回響 REFLECTIONS 銀禧檯燈?瑞貝卡.歐菲德Rebecca Oldfield
奧斯頓馬丁RAPIDE車款 馬列克.賴克曼Marek Reichman
企鵝偉大思想系列叢書 大衛.皮爾森David Pearson
波坦英式西服 奧茲沃.波坦Ozwald Boateng
斯麥森信件組 賈爾斯.迪肯Giles Deacon
皇家節慶音樂廳 亞利斯與莫里森建築師事務所Allies and Morrison
披頭四郵票 麥克.強森Michael Johnson
平面思維工具工作室展覽 「平面思維工具」設計顧問公司Graphic Thought Facility
伊姆斯高跟鞋 加拉哈德.克拉克Galahad Clark
躺椅之夢 克萊兒.波文Clare Bowen
大使館燭台 科林.梅勒Corin Mellor
BBC One識別 馬丁.蘭比納恩Martin Lambie-Nairn
2更新 RENEWAL聖潘克拉斯車站 阿拉斯戴爾.蘭斯理Alastair Lansley
零排碳摩托車 尼克.泰柏Nick Talbot
威斯敏斯特中學 莫瑞格.梅斯克Morag Myerscough
柏頓滑雪板與滑雪外套 保羅.史密斯Paul Smith
樹 西蒙.海敦斯Simon Heijdens
銅椅 湯姆.迪克森Tom Dixon
克羅利圖書館 高登.楊Gordon Young
東海濱咖啡館 湯瑪斯.赫斯維克Thomas Heatherwick
衛報 馬克.波特Mark Potter、保羅.邦恩斯Paul Barnes
圓屋表演中心 約翰.麥卡斯蘭John McAslan
3顛覆 SUBVERSION珍珠女王西裝 賽門.沃特福Simon Waterfal
國家藝廊「壯遊」宣傳 「夥伴」設計工作室The Partners
吉夫斯與伍斯特燈具 傑克.菲普斯Jake Phipps
聖凱教會識別 馬克斯丁.亞當森Marksteen Adamson
吉百利牛奶巧克力廣告 克里斯.威林漢Chris Willingham
北方天使玩具 基特.葛羅佛Kit Grover
地鐵帽 史蒂芬.瓊斯Stephen Jones
3i月曆 麥克.沃爾夫Michael Wolff
倫敦新距離 平面設計工作室NB: Studio
「與女王茶敘」蠟燭 海倫.大衛Helen David
4人性思考 HUMANISM殘障動物物語 亞德曼動畫公司Aardman Animation
戴森AIRBLADE烘手機 詹姆斯.戴森James Dyson
NET-A-PORTER購物網站 納塔莉.馬斯奈Natalie Massenet
法茅斯中學 艾利克斯.莫瓦Alex Mowat
愛協能義足 布萊齊福義肢公司Blatchford
生物珠寶 托比.克利奇Tobie Kerridge
泰德現代美術館 麥特.克拉克Matt Clark
美猴王:西遊記 傑米.修列特Jamie Hewlett
旋轉桌 安積朋子Tomoko Azumi
倫敦設計節識別 文思.佛洛斯特Vince Frost
自然史博物館學習指南 帽子戲法設計工作室Hat-Trick
5轉變 TRANSFORMATION改變,變形,演進,轉換,改善,改造,變異,變更,質變,變體
派丁頓內港的捲橋 湯瑪斯.赫斯維克Thomas Heatherwick
一百天∕一百張椅 馬丁諾.甘柏Martino Gamper
倫敦橋燈光裝置 傑森.布魯吉Jason Bruges
帶輪垃圾桶書桌 WEmake設計工作室
《迪多王的仁慈》舞台設計 艾斯.黛夫琳Es Devlin
威尼斯雙年展英國館 克里斯.歐斐利Chris Ofili、大衛.埃傑David Adjaye
INAMO餐廳 黑羊設計公司Blacksheep
活動洋裝系列 胡笙.恰拉揚Hussein Chalayan
第四頻道識別 布雷特.佛瑞克Brett Foraker
6流暢 FLUIDITY「提南」礦泉水瓶 羅斯.樂葛羅夫Ross Lovegrove
奧迪TT廣告影片 Universal Everything工作室
互動之花 丹尼爾.布朗Daniel Brown
巴瑞哈斯機場 羅傑斯.斯德克.哈伯爾聯合建築事務所Rogers Stirk Harbour+ Partners
《贖罪》女主角西希莉雅服裝 賈桂琳.杜倫Jacqueline Durran
裘園賽克勒步道 約翰.珀森John Pawson
沃特品牌顧問公司識別 威廉.莫瑞.漢姆公司William Murray Hamm
LONGCHAMP紐約蘇活區旗艦店 赫斯維克工作室Heatherwick Studio
「均衡」家用天平 賽巴斯汀.康蘭Sebastian Conran
角落周圍 亞曼達.勒維特Amanda Levete
7精準 PRECISION麥拉倫一級方程式賽車 道格.馬吉爾南Doug McKiernan
音樂之形 羅旺.莫許Rowan Mersh
米洛大橋 福斯特聯合事務所Foster + Partners
纏綿婚戒 尚恩.里安Shaun Leane
勞斯萊斯傳特1000引擎 安迪.吉爾Andy Geer
薄板桌 特倫斯.伍德蓋特Terence Woodgate
立體摩希根帽 諾爾.史都華Noel Stewart
hm85椅子 希奇.米留斯Hitch Mylius設計公司
電影《黃金羅盤》武裝熊 Framestore電影動畫公司
標誌:400種符號與標準字 五角設計公司Pentagram
英國奧運代表隊的創新 史考特.卓爾Scott Drawer
8透明 TRANSPARENCY威爾斯國民議會 羅傑斯.斯德克.哈伯爾聯合建築事務所Rogers Stirk Harbour+ Partners
反芻之花 茱莉亞.洛曼Julia Lohmann
希奧班.戴維斯練舞室 莎拉.威格斯沃斯Sarah Wigglesworth
寶林傑珠寶展廊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 伊娃.吉里克娜Eva Jiricna
《烏托邦之岸》布景設計 包柏.克羅利Bob Crowley
橡樹季節 克里斯多福.皮爾森Christopher Pearson
希斯洛機場第五航站 麥克.戴維斯Mike Davies
扇形邊洋裝 克里斯多佛.凱恩Christopher Kane
辛格先生的邦格拉香腸 夥伴設計工作室The Partners
ATMOS 561空氣鐘 馬克.紐森Mark Newson
9紀念性 MONUMENTALITY倫敦聖瑪麗斧街30號∕瑞士再保險大樓 福斯特聯合事務所Foster + Partners
溫布利體育館 聯合人眾建築事務所Populous
「貼身概念」手提包 荷莉.高文Holly Cowan
現代文學博物館 建築師亞歷山大.史瓦茲Alexander Schwarz
黑陶瓶 馬德蓮.奧登多Magdalene Odundo
伯明罕賽佛瑞吉百貨公司 未來系統事務所Future System
薇薇安.魏斯伍德「清白」系列 薇薇安.魏斯特伍Vivienne Westwood
斐諾科學中心 札哈.哈蒂Zaha Hadid
《皇家艾伯特表演廳》書籍設計 大衛.霍金斯David Hawkins、葛蘭.霍華Glenn Howard
10展望 PROJECTIONS2010年上海世博會英國館 赫斯維克工作室Heatherwick Studio
國王十字車站 麥卡斯蘭聯合事務所John McAslan and Partners
布來頓i360觀光塔 大衛.馬克思David Marks
2012年倫敦奧運發電廠 麥卡斯蘭聯合事務所John McAslan and Partners
2012年倫敦奧運水上運動中心 札哈.哈蒂Zaha Hadid Architects
2012年倫敦奧運室內自行車場 霍普金斯事務所Hopkins Architects
2012倫敦奧運手球場 Make建築師事務所
2012年倫敦奧林匹克運動場 聯合人眾建築事務所Populous
這本書有包含食衣住行方面的設計,有講述到電影動畫、機械、
建築、服裝...等等之類的,都有加以探討到。
奧斯頓馬丁RAPIDE車款 馬列克.賴克曼Marek Reichman
企鵝偉大思想系列叢書 大衛.皮爾森David Pearson
波坦英式西服 奧茲沃.波坦Ozwald Boateng
斯麥森信件組 賈爾斯.迪肯Giles Deacon
皇家節慶音樂廳 亞利斯與莫里森建築師事務所Allies and Morrison
披頭四郵票 麥克.強森Michael Johnson
平面思維工具工作室展覽 「平面思維工具」設計顧問公司Graphic Thought Facility
伊姆斯高跟鞋 加拉哈德.克拉克Galahad Clark
躺椅之夢 克萊兒.波文Clare Bowen
大使館燭台 科林.梅勒Corin Mellor
BBC One識別 馬丁.蘭比納恩Martin Lambie-Nairn
2更新 RENEWAL聖潘克拉斯車站 阿拉斯戴爾.蘭斯理Alastair Lansley
零排碳摩托車 尼克.泰柏Nick Talbot
威斯敏斯特中學 莫瑞格.梅斯克Morag Myerscough
柏頓滑雪板與滑雪外套 保羅.史密斯Paul Smith
樹 西蒙.海敦斯Simon Heijdens
銅椅 湯姆.迪克森Tom Dixon
克羅利圖書館 高登.楊Gordon Young
東海濱咖啡館 湯瑪斯.赫斯維克Thomas Heatherwick
衛報 馬克.波特Mark Potter、保羅.邦恩斯Paul Barnes
圓屋表演中心 約翰.麥卡斯蘭John McAslan
3顛覆 SUBVERSION珍珠女王西裝 賽門.沃特福Simon Waterfal
國家藝廊「壯遊」宣傳 「夥伴」設計工作室The Partners
吉夫斯與伍斯特燈具 傑克.菲普斯Jake Phipps
聖凱教會識別 馬克斯丁.亞當森Marksteen Adamson
吉百利牛奶巧克力廣告 克里斯.威林漢Chris Willingham
北方天使玩具 基特.葛羅佛Kit Grover
地鐵帽 史蒂芬.瓊斯Stephen Jones
3i月曆 麥克.沃爾夫Michael Wolff
倫敦新距離 平面設計工作室NB: Studio
「與女王茶敘」蠟燭 海倫.大衛Helen David
4人性思考 HUMANISM殘障動物物語 亞德曼動畫公司Aardman Animation
戴森AIRBLADE烘手機 詹姆斯.戴森James Dyson
NET-A-PORTER購物網站 納塔莉.馬斯奈Natalie Massenet
法茅斯中學 艾利克斯.莫瓦Alex Mowat
愛協能義足 布萊齊福義肢公司Blatchford
生物珠寶 托比.克利奇Tobie Kerridge
泰德現代美術館 麥特.克拉克Matt Clark
美猴王:西遊記 傑米.修列特Jamie Hewlett
旋轉桌 安積朋子Tomoko Azumi
倫敦設計節識別 文思.佛洛斯特Vince Frost
自然史博物館學習指南 帽子戲法設計工作室Hat-Trick
5轉變 TRANSFORMATION改變,變形,演進,轉換,改善,改造,變異,變更,質變,變體
派丁頓內港的捲橋 湯瑪斯.赫斯維克Thomas Heatherwick
一百天∕一百張椅 馬丁諾.甘柏Martino Gamper
倫敦橋燈光裝置 傑森.布魯吉Jason Bruges
帶輪垃圾桶書桌 WEmake設計工作室
《迪多王的仁慈》舞台設計 艾斯.黛夫琳Es Devlin
威尼斯雙年展英國館 克里斯.歐斐利Chris Ofili、大衛.埃傑David Adjaye
INAMO餐廳 黑羊設計公司Blacksheep
活動洋裝系列 胡笙.恰拉揚Hussein Chalayan
第四頻道識別 布雷特.佛瑞克Brett Foraker
6流暢 FLUIDITY「提南」礦泉水瓶 羅斯.樂葛羅夫Ross Lovegrove
奧迪TT廣告影片 Universal Everything工作室
互動之花 丹尼爾.布朗Daniel Brown
巴瑞哈斯機場 羅傑斯.斯德克.哈伯爾聯合建築事務所Rogers Stirk Harbour+ Partners
《贖罪》女主角西希莉雅服裝 賈桂琳.杜倫Jacqueline Durran
裘園賽克勒步道 約翰.珀森John Pawson
沃特品牌顧問公司識別 威廉.莫瑞.漢姆公司William Murray Hamm
LONGCHAMP紐約蘇活區旗艦店 赫斯維克工作室Heatherwick Studio
「均衡」家用天平 賽巴斯汀.康蘭Sebastian Conran
角落周圍 亞曼達.勒維特Amanda Levete
7精準 PRECISION麥拉倫一級方程式賽車 道格.馬吉爾南Doug McKiernan
音樂之形 羅旺.莫許Rowan Mersh
米洛大橋 福斯特聯合事務所Foster + Partners
纏綿婚戒 尚恩.里安Shaun Leane
勞斯萊斯傳特1000引擎 安迪.吉爾Andy Geer
薄板桌 特倫斯.伍德蓋特Terence Woodgate
立體摩希根帽 諾爾.史都華Noel Stewart
hm85椅子 希奇.米留斯Hitch Mylius設計公司
電影《黃金羅盤》武裝熊 Framestore電影動畫公司
標誌:400種符號與標準字 五角設計公司Pentagram
英國奧運代表隊的創新 史考特.卓爾Scott Drawer
8透明 TRANSPARENCY威爾斯國民議會 羅傑斯.斯德克.哈伯爾聯合建築事務所Rogers Stirk Harbour+ Partners
反芻之花 茱莉亞.洛曼Julia Lohmann
希奧班.戴維斯練舞室 莎拉.威格斯沃斯Sarah Wigglesworth
寶林傑珠寶展廊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 伊娃.吉里克娜Eva Jiricna
《烏托邦之岸》布景設計 包柏.克羅利Bob Crowley
橡樹季節 克里斯多福.皮爾森Christopher Pearson
希斯洛機場第五航站 麥克.戴維斯Mike Davies
扇形邊洋裝 克里斯多佛.凱恩Christopher Kane
辛格先生的邦格拉香腸 夥伴設計工作室The Partners
ATMOS 561空氣鐘 馬克.紐森Mark Newson
9紀念性 MONUMENTALITY倫敦聖瑪麗斧街30號∕瑞士再保險大樓 福斯特聯合事務所Foster + Partners
溫布利體育館 聯合人眾建築事務所Populous
「貼身概念」手提包 荷莉.高文Holly Cowan
現代文學博物館 建築師亞歷山大.史瓦茲Alexander Schwarz
黑陶瓶 馬德蓮.奧登多Magdalene Odundo
伯明罕賽佛瑞吉百貨公司 未來系統事務所Future System
薇薇安.魏斯伍德「清白」系列 薇薇安.魏斯特伍Vivienne Westwood
斐諾科學中心 札哈.哈蒂Zaha Hadid
《皇家艾伯特表演廳》書籍設計 大衛.霍金斯David Hawkins、葛蘭.霍華Glenn Howard
10展望 PROJECTIONS2010年上海世博會英國館 赫斯維克工作室Heatherwick Studio
國王十字車站 麥卡斯蘭聯合事務所John McAslan and Partners
布來頓i360觀光塔 大衛.馬克思David Marks
2012年倫敦奧運發電廠 麥卡斯蘭聯合事務所John McAslan and Partners
2012年倫敦奧運水上運動中心 札哈.哈蒂Zaha Hadid Architects
2012年倫敦奧運室內自行車場 霍普金斯事務所Hopkins Architects
2012倫敦奧運手球場 Make建築師事務所
2012年倫敦奧林匹克運動場 聯合人眾建築事務所Populous
這本書有包含食衣住行方面的設計,有講述到電影動畫、機械、
建築、服裝...等等之類的,都有加以探討到。
2011年1月16日 星期日
與絕望奮鬥:本村洋的3300個日子
震驚日本光市母女殺人案 撼動人心的偉大司法鬥士
本村洋 刻骨銘心 九年苦鬥全軌跡
「判決,死刑---。」
自從最愛的妻兒遇害的那天起,已整整經過了九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死刑在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所以要把一個想法做到都統一是一件很難的事
,這件發生在日本的重大刑案,犯罪少年入獄後對於自己犯下的強姦殺人案
寫下的感想:不過就是一隻公狗走在陸上,碰巧遇到一隻可愛的女狗,公狗自然而然的騎上去
這樣也有罪嗎?
可見這位兇手完全沒有法律概念、道德倫理,從小教育品德完全是不及格,才會造成現在的局面。
2011年1月10日 星期一
GATSBY和MOS廣告製作心得
製作短片廣告後才知道,有拍才不會被當,拍了太濫會被當
,如果不拍百分之百被當,這些當然是提外話也可以說是廢話。
我們這一組只有我一個人,當然拍攝影片不可能自己拍自己,
而且還是廣告是要呈現產品的好處,所以請了我一個很好的朋友
來幫忙,主角由我當拍攝由他來,腳本、鏡頭呈現就一起討論、實驗著。
最後花了近一個月來完成這支作品廣告,為什麼耗費到那麼多時間呢?
其實第一個禮拜就吃喝拉撒睡、第二個禮拜睡撒拉喝吃
第三個禮拜吃喝拉撒睡、快接近截止日期的最後幾天才認認真真的
完成這支影片,這真是做學生的通病,臨時抱佛腳應該是只有我才會這樣。
當中片中場景是在公園取景,用了一個早上一個中午一個下午
拍攝出想要的素材,並在家剪接完成。
,如果不拍百分之百被當,這些當然是提外話也可以說是廢話。
我們這一組只有我一個人,當然拍攝影片不可能自己拍自己,
而且還是廣告是要呈現產品的好處,所以請了我一個很好的朋友
來幫忙,主角由我當拍攝由他來,腳本、鏡頭呈現就一起討論、實驗著。
最後花了近一個月來完成這支作品廣告,為什麼耗費到那麼多時間呢?
其實第一個禮拜就吃喝拉撒睡、第二個禮拜睡撒拉喝吃
第三個禮拜吃喝拉撒睡、快接近截止日期的最後幾天才認認真真的
完成這支影片,這真是做學生的通病,臨時抱佛腳應該是只有我才會這樣。
當中片中場景是在公園取景,用了一個早上一個中午一個下午
拍攝出想要的素材,並在家剪接完成。
2011年1月3日 星期一
自由,可不寂寞。 著 蔡燦得
這本書內容有分為四大類,不是過客、幸福所在、相遇電影院、巷間即景。
裡面講的有親情、工作內容、對寵物的熱愛、人生小故事、日常生活小事。
有點自傳性的書,作者喜歡在咖啡廳裡拿著筆記本、筆電打著文章。回味以前
發生的事情,整理成冊的完成這本書。也喜歡看著試映會電影寫寫評論。
工作上發生了用人不慎的小危機,讓自己有了些惡名。在愛情方面很妙的舊情人跟新情人
有同樣的感覺似乎是一模一樣的人。
裡面講的有親情、工作內容、對寵物的熱愛、人生小故事、日常生活小事。
有點自傳性的書,作者喜歡在咖啡廳裡拿著筆記本、筆電打著文章。回味以前
發生的事情,整理成冊的完成這本書。也喜歡看著試映會電影寫寫評論。
工作上發生了用人不慎的小危機,讓自己有了些惡名。在愛情方面很妙的舊情人跟新情人
有同樣的感覺似乎是一模一樣的人。
訂閱:
文章 (Atom)